在這個春風十里的季節里,誰不想擁抱人間四月天?奈何一口參差不齊的牙齒不給力,不敢開懷大笑,無論何時何處都生怕露出糟糕的牙齒。想去正畸,面對各類矯正牙套又遲遲下不了決定。小小的牙套藏著大大的學問,弄懂“套”路才能更好地矯正牙齒。
牙齒矯治器主要分為隱形款和托槽款兩種,托槽牙套就是看起來像鋼牙、“金屬感”十足的牙套?紤]到美觀,透明的隱形牙套似乎是首選,但統計數據卻恰恰相反。據《2022年隱形矯治行業藍皮書》統計,去年我國正畸矯治病例數約323萬例,其中使用托槽的矯正病例約279萬例,占比超過85%。
在自鎖托槽牙套研發制造與臨床應用領域深耕多年的浙江普特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建均覺得,這個結果看似意料之外,卻也在情理之中。首先,隱形牙套技術正處于發展中,對于較為復雜的牙齒錯頜畸形等情況矯正效果還不夠理想。此外,相較于采用固定矯治技術的托槽牙套,可以隨時拆下的隱形牙套雖然在吃吃喝喝的時候十分方便,但卻于無形中導致依從性差,尤其是青少年、兒童常常會出現摘下隱形牙套后忘記戴回去的情況,從而影響牙齒矯正的進度和效果。
早期托槽牙套采用的是普通托槽,需要醫生使用專用的正畸鋼絲把牙齒固定住,費時費力不說,對醫生的技術水平要求也非常高。今天使用更多的是自鎖托槽牙套,每顆牙面上都有一個金屬“小鎖頭”,鋼絲放到合適的位置,“鎖”住它即可。醫生可在不同的矯正階段,根據矯正進度隨時更換、調節鋼絲,以達到最佳的矯正效果。
在選擇托槽牙套的時候,到底是選進口產品還是支持國貨呢?王建均介紹說,在產品設計上,國內的主流產品功能性和舒適度已經和進口產品不相上下,且更符合中國醫生的臨床操作習慣,以及牙齒矯正者對于美觀舒適的佩戴要求。在產品質量上,“普特醫療”作為行業內自鎖托槽團體標準的制定者,具有精密的制造工藝,在自鎖托槽生產制造方面算得上較高水準。從市場占有率上來看,也反映了這個趨勢,在托槽矯正領域,自鎖托槽滲透率已接近50%,去年“普特醫療”生產銷售自鎖托槽牙套超過25萬套,細分到自鎖托槽領域,市場占有率已經接近20%。
近年來,隨著數字化技術和AI技術的發展,數字化精準矯正系統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正畸診療,這個系統與自鎖托槽完美的適配,集3D打印、個性化設計、AI模擬、精準治療等功能于一體,幫助醫生更好地設計矯正方案,方便直觀地演示方案,精準做好托槽口內粘結,大大提升牙齒矯正者的就診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