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3120220001
浙江工人日報社 主辦
新聞服務熱線
0571-88851111
采訪中心:0571-88851111
報紙編輯部:0571-81916093
新媒體部:0571-88864594
事業發展部:0571-89937119
首 頁 | 工 會 | 企 業 | 人 物 | 維 權 | 讀 書 | 民 聲 | 人 間 | 視 覺
您現在的位置: 浙江工人日報網  >   正文

風景這邊獨好

——《東方欲曉》讀后感

2023年04月18日 11:00   來源: 浙江工人日報   作者:陳小如
 

  邵維正少將所著的《東方欲曉》,深情講述了中國共產黨是如何誕生的,而我作為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跨世紀的一代,從小就在課本、愛國教育、影視資料中耳濡目染,也在祖父母輩的生活和故事里感慨良多。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作者自序中的這一句話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它本是作者感慨不是科班出身集結該書的學術經歷,可概覽全書后的我,挪來形容中國共產黨發展的歷程亦很貼切。建黨之前的醞釀籌備和建黨期間的崢嶸歲月,百年之間,早已天翻地覆,百年回眸,又豈是一二句話可涵括之。

  東方欲曉,曙光燦爛。中國共產黨從上海石庫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上出發,為孱弱的中華民族注入一輪紅日,帶領內憂外患、苦難深重的中國在東方冉冉升起。黨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當作奮斗目標,這種真真切切發生在身邊的故事和變化,比任何道聽途說都來得擲地有聲。而新春佳節回到農村、回到鄉下,這種感觸更為厚重。

  這次回村,村口遇見村里人法庭,還是標志性的憨憨一笑,聽說是從十幾里外的鎮養老院回村里閑逛的,所不同的是,這個和父親年齡相仿的“流浪漢”,身上干凈了,身子骨也特別硬朗。我和父親開玩笑:看起來,比你的氣色還要好呢。父親說,共產黨是真好,把一個“流浪漢”找回來,養在養老院里,這才叫日子呢。記憶已經很遙遠,但還是那樣鮮活。法庭是個弱智兒,打我記事起,他就和已經年邁的母親相依為命。在村上,法庭就是傻子的代名詞。法庭沒眼力見,不知道冷熱,不知道干凈與否,大冬天會穿著單衣出門,會直接喝臟渠溝里的水。好在他竟全然無恙,但也有可能是我未曾親眼見過而已。他母親辭世后,法庭外出,不知所蹤。有一次,在麗水被村人遇上帶了回來。那時候已有網絡,我也看到了那張面目全非的臉。再后來,就看到了他和愛心人士憨憨的合影,手里拎著油和米,F在就更不用說了,免費吃住在養老院里,頤養天年。

  對于法庭現在的幸福生活,父親總是贊不絕口。這個“贊”里面還包括隔壁獨居老人秀毛爺爺——一個無兒無女的老人,他是鎮養老院里的第一批主人。如此體面終老,父親從心底里為老人感到高興。時間跨入新世紀,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成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央一號文件幾乎年年著眼“三農”工作,一以貫之“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的指導意見。農村里的老人境遇一年更比一年好。

  而我回婆家的路,更是一條共富路。二十年前,一周才一次班車,是臥鋪。翻山越嶺,從天黑開到天亮,車子隨時可能在荒郊野嶺拋錨。我每次來回,時間都不太能確定,F在有了甬金高速,沖天的成功嶺、白峰嶺都被隧道穿通,回家路程通暢又準點。而以前,到了縣城,先班車回鎮上,從鎮上到村里的路又可謂坎坷無比,泥渣路盤旋而上,邊上多是峭壁懸崖。我曾百思不得其解,為何村子建在這么高的山上。后來,浙江省“百億幫扶致富”項目開啟,之前的鎮和附近的村都隨陡立的山體修成了千峽水庫淹在了水底。水庫邊上修了新公路,并實現了村村通公路的夢想。之前的上山路,現在成了風景絕佳的古道。搬遷、移民、新建,農村也在鉚著自己的精氣神,使勁地展開翻天覆地的發展史,在復興之路上爭先恐后,大步向前。

  千丈大樹總有根,萬里江河皆有源。悠悠歲月,風起云涌;滄海桑田,金雞報曉!拔鹜蛱斓目嚯y輝煌,無愧于今天的使命擔當,不負明天的偉大夢想”,不管是一個國家還是一個政黨,也不管是一個人還是一件事,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和圓滿,方能成就風景這邊獨好。

責任編輯:張永炳 
版權和免責說明:凡注有"浙江工人日報記者"或電頭為"浙江工人日報網"的稿件,轉載必須經原創作者同意,并保留"浙江工人日報"等字樣。

相關內容
廣告聯系 | 關于我們 | 法律聲明 | 投訴建議
浙江工人日報網版權所有 ©c2008 浙ICP備05017986號    浙ICP備05017986號-1  
浙江省新聞道德委員會舉報中心投訴電話:0571-88901234  手機短信:18806501498  傳真電話:0571-85175125  郵箱:zjsjx@zjncws.com.cn  
曰本一级毛片无码一区